鸭传染性浆膜炎
发布时间:13/05/18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因鸭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而发生的一种急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新鸭病、鸭败血症,是目前危害全世界养鸭业的一种主要疾病。鸭是主要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也可经创伤之创面感染,死亡率为5%~75%不等。
【流行特点】
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主要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尘土、飞沫等,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的伤口(尤其是足蹼部皮肤)而感染。不同品种的鸭如北京鸭、樱桃谷鸭、狄高鸭、水鸭、番鸭、半番鸭、麻鸭等都可以感染发病。尤以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1周龄内的幼鸭和种鸭、成年蛋鸭很少有发病。它的发生与鸭龄的大小、饲养管理的好坏、各种不良应激因素或其它病原感染有一定的关系,死亡率一般在5%-75%。如在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不善、或雏鸭转换环境、气候骤变、受寒、淋雨,及值,而且该病在发病场能持续存在,引起不同批次的鸭感染发病,加上本病难于根治,给养鸭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临床症状】
鸭传染性浆膜炎根据病程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最急性病例通常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多见于2~3周龄的鸭。急性病例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离群呆立,垂翅嗜睡,不愿走动,常呈犬坐状,咳嗽,打喷嚏,排黄绿色稀粪,死前表现明显的神经症状,病程一般1~3天。亚急性型和慢性病例多见于日龄稍大的鸭,病鸭精神沉郁,离群独处,咳嗽,排黄绿色或黄白色稀粪,食欲减退或废绝,可见共济失调,头颈歪斜,转圈或倒退,跗关节肿胀等症状,病程1周以上。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是全身浆膜发生广泛性的纤维素性炎症,尤以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及纤维素性气囊炎最为明显。慢性病例可见到纤维素性化脓性肝炎和脑膜炎。
【防治措施】
根据本病的发生、流行特点,防治本病最主要和根本的是做好预防工作,改善鸭场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尽量减少不良应激,做好雏鸭的防寒保暖工作,建立合理完善的防疫和消毒制度,以减少其它疾病的并发;在搞好管理措施的同时,合理进行疫苗的免疫接种,并结合高敏药物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治本病,从而减少鸭群的发病和死亡。
由于细菌对抗菌药能产生耐药性,在生产场常会出现某一药物刚开始用时,效果显著,但用过一时间后,效果却不明显或无。有条件的话,可对病死鸭进行病原分离,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筛选高敏药物交叉使用,同时结合本场的用药史来用药。
此外,采取中西药结合的办法来防治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也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出处:http://www.scvm.com.cn/article/48.html